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成像与凸透镜成像相似。晶状体就相当于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可以接像的光屏。视觉成像是物体的反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成像于视网膜上。再由视觉神经感知传给大脑!这样人就看到了物体。杆状细胞:灵敏度高,能感受微弱的光,没有区分颜色的本领;
锥状细胞:灵敏度低,但能分辨细节,能很好的区分颜色 在明亮的条件下,其感光主要依靠锥状细胞作用;而在昏暗的情况下,其感光主要依靠杆状细胞的作用。
人眼的视野大约是向外95°、向内60°、向上60°、向下75°。视神经的缺陷或是盲点位于
颞部12–15°、水平向下1.5°处,大约是7.5°高和5.5°宽。
人眼是对光起反应,并有多种用途的一种器官。
100000 lx
1 lx
视网膜的静态对比度大约是100:1。通过视网膜的化学调整 (浦肯野效应) ,此时的动态对比度可能会达到大约1000000:1;所以无论人在10万 lux的日光下还是1 lux的月光下,人眼都可以识别出物体。
视觉系统适应低于百分之几坎德拉每平方米刺激亮度的变化过程及终极状态。这称为暗适应(dark adaptation)。视觉系统适应高于几个坎德拉每平方米刺激亮度的变化过程及终极状态。这称为明适应。暗适应是人眼在暗处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一般是在进入暗处后的最初约7分钟内,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一次明显的下降,以后再次出现更为明显的下降;大约进入暗处25-30分钟时,阈值下降到最低点,并稳定于这一状态。据分析,暗适应的第一阶段主要与视锥细胞视色素的合成增加有关;第二阶段亦即暗适应的主要阶段,与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明适应的进程很快,通常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其机制是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进入处遇到强光时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较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年龄和视觉:不同年龄对光通量的要求不同.
例如观察同样的物体,60岁人适应的光通量是小孩的15倍.
年龄(岁) 要求的照度比
10 1
10-20 1.5
20-30 2
30-40 3
40-50 6
50 15
速度和视觉:观察动态物体要比观察静态物体需要更强的照度,速度越快,所需的照度越高。
精度和视觉:观察的部位越精细,眼睛需要的光能就越强.例如修版所需的照度比锯木高5倍。
广州市尚耀照明灯具有限公司
电话:020-34552357 传真:020-34552557
邮箱:138834677@qq.com 网址:www.sunyaolighting.com.cn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植村工业四路19号2栋401
粤ICP备16115637号-2